以正吻為例,一般大型正吻以三至四個構件所組成,稍小的構件為卷尾與吻身上下兩個構件所組成,在傳統的作法裡開始是以四塊木板搭成方框使其變成一個範本,按不同的構件大小有不同的範本尺寸,將泥置於範本後再以人工站上去踩踏,使陶胎更為堅固,此時稱之為“踩板子”。因為構件較大風乾的時間較久必須平放個六到七天,使泥的水分揮發達到站立不倒。再按需求比例進行剷除削去成為正吻的雛型胚,此時稱之為“打粗樣”或“打胚”,隨後再進行雕塑(花活及捏活)。捏活之後再經過幾天的風乾,讓粗胚達到不走型時便開始“掏箱”,其義意在於將原有大型構件粗胎內的胎泥進行剷除削去,使構件內部空如箱,目的胎體於進入窯燒時更容易燒透,亦可減輕重量與節省材料。掏箱之後用草席覆蓋陰乾,待約二十天左右即可分批入窯燒製成“素胎”。

  正吻雖然分塊製成,但使用的泥必須單體成形一氣呵成,且同一窯同一時期燒制避免構件素胎強度不同影響其整體穩定性。捏活之後要注意各構件之銜接,每塊構件邊緣略產出柳葉型交錯細縫,此時則稱之為“打八字”,整體完成後拼裝時,定要儘量減少露縫的現象。

文章標籤

何孟哲 Mort 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比較大型的構件如正吻、正脊筒子、脊剎等工藝性較高的琉璃構件都有人工進行雕塑,此工藝在舊時稱之為“捏活、花活、抹活”。

*捏活、花活工藝表以呂氏窯廠為例:攝影:何孟哲;時間:2012/10/13。

文章標籤

何孟哲 Mort 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目前琉璃構件一般窯廠同時製作瓦件與脊飾,包含有筒瓦、板瓦、滴水、當勾、勾頭、脊飾筒子、正吻、脊剎、垂獸等各種琉璃構件,比較小的構件工藝性較低,都以模具壓制成粗胚,筆者將各琉璃廠之模具制胚整理至下表。

*模具製成之粗胚程式表;攝影:何孟哲;拍攝時間:2012/10/08,2012/10/13。

文章標籤

何孟哲 Mort 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現況來說各琉璃廠以省其步驟以機器取代之,一般窯廠以攪泥機將其直接弄熟,之後再胎泥放入套上模具之攪泥機壓出粗胚。同樣為機械式兩道程式,但比較下來黃山琉璃廠較為細緻,筆者將拍攝過程整理至下表中。

*粗胚至做程式表;攝影:何孟哲;拍攝時間:2012/10/08,2012/10/13。

文章標籤

何孟哲 Mort 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陶胎鉛釉製品等琉璃構件的製作主要分為兩個步驟,其一為製作胎體、其二為掛上釉色(掛釉或掛色)。首先將陶胎捏制完成後放入窯中初燒,同時另一道程式也要將釉料調製完成。接下來再將燒制完成的素胎塗上釉色(掛釉),再放入燒色窯中進行第二次焙燒。實際的工藝作法與流程如下圖所示。

*制胎與掛釉流程圖;筆者自繪。

文章標籤

何孟哲 Mort 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古代的窯作紀錄裡,目前唯宋《營造法式》卷第十五窯作制度記載最為詳細,其綱目依序分別為(筒瓦、板瓦)、(方磚、條磚)、琉璃瓦等(炒鉛黃丹附)、青掍瓦(滑石掍、茶土掍)、燒變次序壘造窯,上述主要有三大方針依序為:一、材料(瓦、磚、琉璃瓦等、青掍瓦),二、燒制之程式(燒變次序),三、窯廠的建造(壘造窯)。在本研究中主要探討琉璃脊飾構件之工藝技術,因此可以參考相關瓦件與用釉甚至窯廠之建造其過程,至於磚石材料暫不探討。

材料:

文章標籤

何孟哲 Mort 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筆者試將中坪二仙宮琉璃構件分成“明代構件”、“清代構件”、“1996年構件”、“近期構件”進行比較分析。

1.jpg

文章標籤

何孟哲 Mort 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綜述中坪二仙宮戲臺山門”大殿”整體脊飾之分析後,筆者試將參照物為主軸,“戲臺山門”參照物為明代天啟年間的脊剎,“大殿”參照物為清代的脊剎兩側吞口,再將四大判斷因數(主題、釉色、紋飾、破損)進行總體勘察。為了有系統的分析脊飾現況,筆者製成表格展開,“戲臺山門”,“大殿”。

中坪二仙宮戲臺與山門脊飾整體分析表

文章標籤

何孟哲 Mort 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jpg

*大殿獸件落架整體狀態。筆者拍攝時間:2012/10/12。

文章標籤

何孟哲 Mort 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jpg

*中坪二仙宮大殿博脊意圖;繪製:何孟哲

文章標籤

何孟哲 Mort 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