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華民族在這古老的土地上走過了五千年之久,山川的壯麗、人文的薈萃,物產盡如此豐饒,而華夏文明迄今仍源源不斷持續流傳著。先人曾使用過的建築、器皿、圖畫、文字、雕刻、工藝等物品都深深的烙下歷史的痕跡,有些物品經過了時間的淬煉、亙古名人的把玩、或是具有突出性的普遍價值等種種因素,我們都可稱之為文物或是文化遺產。

若要講起中國脊飾,須先依據建築屋頂的樣式分析才能再細談脊飾部分。就單體建築之屋頂形式種類,有單坡、平頂、囤頂、硬山、懸山、拱頂、廡殿、歇山、卷棚及重簷等多種樣式。通常宮殿、廟宇多為廡殿、歇山式,而民居建築則多為懸山、硬山式,南方建築多為懸山式因其有防雨之效用,而北方建築則多為硬山式因其有防風火之功用[1]。筆者在山西南部觀察其民間寺廟與建築型態主要多為歇山、懸山、硬山式三種。

2-1.jpg

*中國古代單體建築式樣圖。圖片來源:劉敦楨《中國古代建築史》

脊飾在漢代(西元前200年)就已經具體地存在著,而其型態更可追溯至西元前6000年的龍圖騰文化(遼寧葫蘆島市楊家漥遺址)[2]。脊飾發展迄今無論形貌、符號、紋理琳琅滿目、變化多端,變化中我們更可窺視出文明的變遷與中國傳統工藝的展現。如果說中國古建築具有突出性普遍價值而成為了世界文化遺產,那文化遺產上最耀眼的一顆明珠就是–脊飾,更是文物。

脊飾的種類放眼大江南北姿態萬千,有古塔寶剎、鮮花綠草、龍形異獸、鳥飛鳳翔、神仙滿座等等,型貌千姿百態。以臺北九份城隍廟為例,脊飾藝術題材就包含有雙龍飛頂、鳳凰展翅、福祿壽三仙、祥龍護塔、行龍、翻身龍、麒麟、老虎、獅獸、大象、雲豹、四大金剛、八仙、群仙會、卷草、雲彩、群仙祝壽、亭臺樓閣、城牆、橋樑、日、月、山、石、鼇魚、四獸、封神演義、三國演義、仙駕麒麟、仙姑駕鳳等等…種類繁多,包羅萬象,往往令觀賞的人們歎為觀止。研究中國的屋脊裝飾就猶如進到中國的歷史博物館,樣式從佛、道、儒的宗教型態到奇珍異獸的地方交融,脊飾自古發展迄今,不單是展現工藝技術的傳承,更是體現出中華傳統的文化。

2-2.jpg

*臺北九份城隍廟背面屋脊;攝影:何孟哲;拍攝時間:2013/01/24

2-3.png

*臺北九份城隍廟脊飾頂部;攝影:何孟哲;拍攝時間:2013/01/24

  脊飾最初的功能為壓住瓦片和屋脊收口的構件,但後期漸發展為裝飾效用。屋頂的脊飾依照所處位置分為正脊雕飾、垂脊雕飾、戧脊雕飾三大類,筆者試將中坪二仙宮大殿以手繪方式繪製成透視圖將三類脊飾位置依下圖標示:

2-4.png

*二仙宮大殿手繪透視效果;繪製:何孟哲

 

 


[1]劉原平、康健《古建脊飾淺談》,[期刊論文]-山西建築,2008,34(8)

[2]吳慶洲《中國建築(脊飾)》[M],P.32,臺北:錦繡出版社,2003年

arrow
arrow

    何孟哲 Mort 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