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由建築概況可得知目前中坪二仙宮個時期之修建年代,其中“現存風格”是經過筆者判斷再根據《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國家遺產中心》調查研究報告[1]歸納而出,由此可見,建築的現況特徵除了大殿保留金代(始建年代)風格以外,其餘在清代大量修繕時就已改變了原始之風貌,影響甚钜。

筆者首先從“戲臺與山門”進行初探,其山門(南向)脊剎屬灰陶構件,與正脊筒子琉璃構件差異極大,整體主題、釉色、新舊構件、破損整體均不統一。

1.jpg

  *山門(南向)脊剎處;攝影:何孟哲;拍攝時間:2012/10/07

而戲臺(北向)脊剎屬琉璃構件,與正脊筒子琉璃構件相似,但剎頂仍屬灰陶構件,與南向剎頂相同。整體主題有龍為主軸吞口左右花飾各一朵、釉色屬黃綠琉璃、構件有新舊,整體性尚可。

2.jpg

*戲台(北向)脊剎處與部分正脊筒子(西側);攝影:何孟哲;拍攝時間:2012/10/07

“戲臺與山門”脊剎處均有題記,筆者將歸納于“脊飾標準參照物探勘”章節統一進行探討。

再者從“大殿”進行初探,因為2012年10月初筆者于現場工作正巧大殿正進行修繕,所有樑柱斗拱均落架,無法拍攝整體屋頂上之脊飾現況,但仍可以藉此機會將正殿之所有脊飾構件進行詳細勘查,更有利於研究。

3.jpg

*中坪二仙宮大殿落架狀況;筆者大殿前拍攝;拍攝時間:2012/10/08

經筆者整體勘查後,現況大殿所有脊飾均分別安置於各殿室內,正脊筒子安置於西配殿,東北、東南垂脊戧脊筒子安置於東垛殿與東配殿,而西北、西南垂脊戧脊筒子與東西正吻均安置於西垛殿,由此可見施工方對於施工期間各脊飾落架後仍是有系統的安置。其中筆者于西配殿勘查時發現大殿脊剎,脊剎與左右兩側吞口比較,無論釉色、刻紋、風化及破損狀態可明顯辨別兩者差異過大,且題記明顯刻有:“西元一九九六年重建”,由此可證脊剎屬近期重新修復時新添之陶胎鉛釉品。

4.jpg

大殿脊剎題記;筆者於西配殿內勘查;拍攝時間:2012/10/08

而勘查西垛殿時又發現大殿西側正吻已經碎裂,並散佈於東側正吻處。

5.jpg

*大殿西側正吻與東側破碎正吻;筆者於西垛殿勘查;拍攝時間:2012/10/08

筆者進一步詢問現場工匠[2]才得知施工方並無承包拆卸之工作,故在此仍無法尋得西側正吻破壞是如何造成?基於探索此狀究竟是落架時所造成的破損?還是原本就已經碎裂暫時安置在此?且正殿之原始脊剎究竟何去何從?筆者就此狀展開建築與脊飾之間的調查,並按歷史沿革觀察脊飾演變。

6.jpg

*筆者於西配殿勘查;拍攝時間:2012/10/09

就中坪二仙宮大殿而言,欲得知脊飾修繕前後的情況最快的方法可以從舊有的歷史照片進行交互比對,筆者試將從“高平市二仙宮文物管理所”(中坪二仙宮的保護管理機構正式成立於1998年8月[3],目前位於中坪二仙宮西配殿內取得部分歷史文獻,且翻拍所有內部舊照片進行整理,並同時參照2006年01月“山西晉東南地區早期建築調研報告”[4]與2008年11月“中坪二仙宮保護修繕工程設計方案”[5]歷史文獻及舊照片,再合併其他資料來源同時彙整,按時間順序歸納至下表。

*中坪二仙宮大殿與正脊脊飾之歷史圖表;資料來源:筆者自製。

中坪二仙宮大殿脊飾之演變

1993年初。大殿破損時,所有勘查人員于現場。脊剎已破損,部分構件散落於前簷屋面上。照片來源:中坪二仙宮文物管理所翻拍。

7.jpg

1993年初。大殿與西配殿破損情形,由舊照片可略見西側正吻構件。照片來源:中坪二仙宮文物管理所翻拍。

8.jpg

1993年初。大殿背立面正脊脊剎破損簍空,屋簷處嚴重坍陷。照片來源:中坪二仙宮文物管理所翻拍。

9.jpg

1993年初。大殿背立面與西配殿破損情形,西側正吻頂部破損,東側正吻尚完整。照片來源:中坪二仙宮文物管理所翻拍。

10.jpg

1993年6月。修復工作人員於大殿合影。由照片可見正殿西側垂脊與戧脊損壞之狀況。照片來源:中坪二仙宮文物管理所翻拍。

11.jpg

1994年4月。修復之後山西省文物局考古專家于大殿前合影。照片來源:中坪二仙宮文物管理所翻拍。

12.jpg

1997年8月。修復之後高平市文化局、文博館、古建所於大殿前合影。東西側正吻與修復後之脊剎。照片來源:中坪二仙宮文物管理所翻拍。

13.jpg

2005年9月。可清晰看見西側正脊筒子已全數更新。照片來源:省文物局提供。

14.jpg

 

2006年01月。東西側正吻仍是舊構件。照片來源:山西晉東南地區早期建築調研報告。

15.jpg

2006年01月。西側正脊筒子保留舊構件。照片來源:山西晉東南地區早期建築調研報告。

16.jpg

2008年11月。兩側正脊筒子均全數更新。照片來源:中坪二仙宮修繕工程設計方案。

17.jpg

2008年11月。脊剎細部狀態。照片來源:中坪二仙宮保護修繕工程設計方案。

18.jpg

2009年01月。東側正吻已更新且比原始構件尺寸要小。照片來源:高平文管中心照片。

19.jpg

2009年11月。僅剩下西側正吻與脊剎東西吞口為舊構件。照片來源:網路

20.jpg

經上表整理後可清晰得知大殿脊飾修復前後之狀態,從照片中最早可追溯至西元1993年初,當時脊剎與西側吞口均破損缺塊,部分構件散落至大殿前簷屋面,當時西側正吻構件較粗大,西側正吻吻身較纖細且吻身上卷尾處較明顯,整體均屬較原始之構件。在1994年至1997年間除了脊剎有更換以外,其餘舊構件均保留了下來。但到了2005年時發現西側之整體正脊筒子已全數更新,更新後之舊構件也尚無保留。時間進入2008年東兩側正脊筒子也隨著更換,僅剩下東西正吻與脊剎之左右吞口尚還保存舊構件。2009年東側正吻也遭更換。2012年筆者于現場勘查時西側正吻已碎裂置於西垛殿內。進入2013年的今天,西側正吻也遭淘汰更換成新構件,大殿整體的正脊脊飾僅剩脊剎旁東西兩側吞口。為求更清晰說明正脊的演變過程,筆者試將繪製成演變圖整理至下表。

*大殿正脊脊飾演變圖表;資料來源:筆者自製。

21.jpg

從上表可快速發現,當時1996年的修復,除了脊剎部分改變了原有脊飾的構件,其餘構件均有所保留。但從2005年到2013年的修復,短短的8年內僅剩左右兩吞口為舊有構件,其餘正脊之遺存構件(原始構件)盡蕩然無存、消逝殆盡。以中坪二仙宮的案例來觀察,其短短8年內的修復對於脊飾的保存確未落實,究竟是脊飾構件本身毫無價值可言所以毋須保存?還是修繕所造成的另一種破壞?筆者將于下一章節近一步探討僅存之舊構件其歷史脈絡。

筆者為厘清整體文物建築與脊飾之現況關係,將其始建年代、現存風格、現有碑刻、脊飾現況、脊飾材料以及脊試題彙整至下表以示呈現。

*中坪二仙宮建築與脊飾關係表;資料來源:筆者自製。

22.jpg

按上表格得知中坪二仙宮的“現存碑記”與“脊飾題記”均同在一處建築,筆者將從“大殿”、“戲臺與山門”兩處脊剎進行細部勘查。

 

[1]清規院文物保護研究所《山西晉東南地區早期建築調研報告-高平市二仙宮》P.2﹔2006年1月

[2]筆者與工匠岳赱喜師傅現場溝通大殿脊飾現況,此次修繕由山西萬榮地區施工隊承包。

[3]保護管理機構成立於1998年8月當時名稱為“二仙宮文物保護管理所”,由高平市文博館管理,聘用保護管理員一名,保護範圍東西北三面至院牆外30公尺,南至院牆外50公尺,建設控制地帶東西南北四面至保護範圍外各50公尺。在文保所成立之前,於1996年就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即設立了文物保護標誌牌。

[4]清規院文物保護研究所提供。

[5]建設單位:山西省高平市文物管理中心﹔專案名稱:中坪二仙宮保護修繕工程設計方案﹔法人代表:李德文﹔勘測設計單位:山西省古建築保護研究所。

arrow
arrow

    何孟哲 Mort 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