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南向立面便於觀察判讀之脊飾分別為南向正脊、東南下脊、西南下脊、東南垂脊A、西南垂脊A、東南垂脊B、西南垂脊B,共七條脊飾,筆者將逐一按序展開概述。

1.jpg

*南向立面;筆者自繪

先從“南向正脊”來觀察,與北向正脊比較整體修繕狀態不一。

2.jpg

*南向立面正脊;筆者拍攝時間:2012/10/07

其主題雜亂無章。正脊筒子其紋理主要為草卷紋,脊剎龍形吞口東西各一件與南向相同,剎頂有一獸件呈平面60度旋轉。此處可端詳出剎頂之特殊構件為一九九三年南向脊剎立牌更換時一併增添,由此面可觀察出構件其尾部有缺口痕,筆者分析此灰陶構件乃一垂獸或戧獸,不知從何處移置至此實為怪異。

3.jpg

*南(右)北(左)向脊剎頂之灰陶構件;筆者拍攝時間:2012/10/07

正脊筒子東側主題有獨龍一條,其釉色、捏做工藝與北向之飛龍一致並與北向脊剎之參照物相同。

4.jpg

*南(右)北(左)向脊剎頂之灰陶構件;筆者拍攝時間:2012/10/07

再從構件來判斷,脊剎屬灰陶構件、正脊筒子屬琉璃構件、東西兩側有紅磚補空,問題與北向相同。

5.jpg

 

*正脊處南向立面(左二圖)與北向立面(右二圖)兩正吻;筆者拍攝時間:2012/10/07

從釉色來觀察,除了灰陶與紅磚以外,其餘筒子有深綠、淺綠、深黃、淺黃、橘等。

而“東南下脊”與“西南下脊”來觀察,東西各兩個琉璃構件,主題均為卷草紋,構件屬較舊之陶胎鉛釉製品,但此處可看出修復時並未按照當原有排列,其紋理均無法延續。再從仔細觀察其接縫處之白灰漿滲出非常明顯,有灌漿的疑慮[1]

6.jpg

*西南下脊(左圖)與東南下脊(右圖)兩處琉璃構件;筆者拍攝時間:2012/10/07

最後從“東南垂脊A”、“西南垂脊A”、“東南垂脊B”、“西南垂脊B”四處齊觀,此四處狀態與北向極為相似,A段處以舊構件接續,仍並未按紋理延續,而B段處一樣為新添購件,卷草紋,釉色鮮豔呈深黃深綠之琉璃構件。

對於上述種種,筆者以戲臺(北向)脊剎作為參照物勘查,僅以主題、釉色、紋理、破損四大因數進行初步判斷,對於先前霍州觀音廟之判斷經驗仍是能區別構件之保存狀態與優劣。但在中坪二仙宮多了舊照片比對其前後之差異更是效果顯著。在戲臺與山門部分,筆者從中坪二仙宮文物管理所找到一張唯一存有1994年1月17日的戲臺(北向)的歷史照片並進行翻拍,內寫有:“94年7月17日,市、鄉、村三級領導,在二仙宮舞臺舉行文物保護維修工作彙報與情景。”

7.jpg

* 1994年7月17日中坪二仙宮戲臺,當年現場正舉行文物保護工作彙報﹔攝影:何孟哲﹔拍攝時間:2012/10/07

因為照片未妥善保存,嚴重泛黃,但仍可看見當年之脊飾狀態,筆者試以將戲臺正脊之解析度、對比度進行調整至更清晰再與2012年10月7日筆者在戲臺前拍攝之正脊照片兩者交互比對,筆者發現兩者有其差異。

9.jpg

*由此歷史檔說明1994年2月20日尚未修復﹔攝影:何孟哲﹔拍攝時間:2012/10/07

1994年7月17日兩側正吻處均還存在著,但到了2012年已經改成當下奇異之構件。在1994年的照片明顯觀察出兩正吻吻身吞口朝內,卷尾修長高挑,比例相當完美。再探究其二吻究竟是否為1994年修復時所改變的?筆者從幾項歷史文獻來考據。其一南向脊剎題記顯示為1993年,但無法確認1993年就已修復完成。其二筆者再從二仙宮文保所歷史檔案查閱於1994年2月20日乃成立維修領導組的通知內文提到當前毀壞極其嚴重,急需維修保護,從歷史檔案可看出1994年2月20日之前仍是損壞狀態。

8.jpg

*1994年戲臺正脊與2012年戲臺正脊比較﹔整理時間:2013/05/10

其三按筆者整理“中坪二仙宮大殿脊飾之演變”照片顯示1994年4月山西省文物局考古專家於大殿前合影整體已修復完成。因此按照上述證據推理可以得知山門脊剎題記雖為1993年,但當時仍未修復,再從歷史檔看出1994年2月20日仍是算損壞狀態,但到了1994年4月已全部修復完成。而照片得知此二吻存在為1994年7月17日。按上述之種種證據筆者斷定此二吻構件乃非1994年修復所替換。但礙於歷史文獻難考,故筆者也無法推斷究竟是哪年所造成的破壞。然而在從大殿脊飾之演變又可得知2005年之後到2012年均有不同修復之跡象,以此得知迄今此二正吻極有可能為這8年內改變其遺存構件,近年修復對材料真實性所造成的改變,應為現今修復單位參考警惕。最後再從當下戲臺與山門脊飾整體看觀察其修復參差不齊,以參照物比對之後發現僅有較淺的黃綠琉璃為同一時期之構件,有脊剎左右吞口兩構件、北向正脊東側一龍兩構件、東北垂脊A卷草紋構件、東南垂脊A卷草紋構件、南向正脊吞口外卷草紋兩構件、南向東側一龍兩構件、東南東北垂脊A卷草紋六構件、東南東北下脊卷草紋四構件,所剩舊構件已不多應慎加保存。

21.jpg

*大殿正脊脊飾演變圖表;資料來源:筆者自製。

 

 


[1]“灌漿”乃修復脊飾筒子時之大忌,按施工經驗法則清代中期多數在桶子內安放木炭或瓦片,再澆置白灰漿。但現代求便利直接將筒子內之空隙灌漿造成構件漲裂,如大殿正吻構件。

arrow
arrow

    何孟哲 Mort 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